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守记 >> 正文

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非遗文化不仅要“活”更要“火”

发稿时间:2023-04-04 13:1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非遗文化不仅要“活”更要“火”

  图为曹州堆绣第七代传承人刘宪堂正在制作堆绣。 定陶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菏泽4月3日电 题:曹州堆绣传承人刘宪堂:非遗文化不仅要“活”更要“火”

  作者 吕妍 闫晓娜 李丹丹

  “在叶子的制作过程中,尖的地方一定要尖,圆的地方一定要饱满,不能有棱。只有每个单件都做得逼真,整个作品堆到一起才会更有灵性。”4月3日,走进曹州堆绣第七代传承人刘宪堂的工作室,他正在耐心指导学员们制作牡丹系列的堆绣作品。

图为刘宪堂教学生制作堆绣。 定陶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为刘宪堂教学生制作堆绣。 定陶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叶子到枝干再到花朵,刘宪堂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得非常严格,也正因如此,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在展现它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前来学习、传承,马丽就是其中之一。“最初结识堆绣作品,就觉得它很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当真正学习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打好基本功。”马丽说。

  据刘宪堂介绍,曹州堆绣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定陶流传已有400多年,主要以佛像、神话人物、仕女、花鸟、吉祥图等为表现对象。用丝、麻、棉、毛等织品为质材,经过剪、贴、裹、堆、染等主要工序堆成的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色彩绚丽、对比分明、质感饱满、做工考究,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工艺性。

  刘宪堂表示,就全国而言,堆绣技艺在多地均有分布。但是,有些地方只在关键部位用布制作,其余部分则是画上去的,而曹州堆绣最大的不同,是整幅作品全部都用布做成,立体感非常强。

  “曹州堆绣主要以剪、堆为主。”刘宪堂说,堆绣制作时,手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各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走兽、花鸟等形状,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型上,按颜色从浓到淡的顺序,依次粘堆,中间突起产生了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

  由于曹州堆绣对布料的晕染要求十分严格,每幅作品的用量又比较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布料供应商。对此,刘宪堂就开始学习印染,从实验印染单色再到渐变色,他始终不断挑战自己。“那时候自己对印染一窍不通,就四处拜师学艺,遇到学不会的环节就坚持苦练,印出来的色彩自己不满意,就再重新上色,直到满意为止。”

图为刘宪堂的牡丹堆绣作品。 定陶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为刘宪堂的牡丹堆绣作品。 定陶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过多年苦学本领,刘宪堂终于克服了原材料难题,但因为原来的堆绣作品大都体现在虎头鞋、虎头靴等生活必需品上,并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需求,于是刘宪堂决定创作更多迎合现代市场需求的作品,让这门艺术不仅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更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变成家家户户都喜爱的装饰品。“一开始,我立足菏泽当地文化创作,制作了很多牡丹作品,大多是大幅的,现在正在向小幅作品转型,不仅有牡丹,还有梅、兰、竹、菊,十二生肖等多种系列的作品,来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

  在刘宪堂的手中,如今的曹州堆绣不仅保留了原有风格特点,更增添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刘宪堂将曹州堆绣“搬”进校园,让非遗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完)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