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守记 >> 正文

百年老字号杭州天竺筷重回河坊街 传承人:望在亚运期间展示非遗风采

发稿时间:2023-08-03 13:4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8月2日电 (童笑雨)时隔多年,百年老字号、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天竺筷的官方店铺于日前重回“诞生地”——浙江杭州河坊街。

  8月2日,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周生元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回归不仅是为了在新时代弘扬非遗文化,也是为了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召开之际,向外国友人展示杭州天竺筷的制作技艺,展现中国非遗风采。

  杭州天竺筷制作技艺。受访者供图

  河坊街是杭州一条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被认为是“国内八大古街”之一。作为与张小泉剪刀、杭州丝绸、王星记扇子齐名的“杭州四宝”之一的天竺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相传,杭州天竺三寺佛事鼎盛,僧人为解香客“斋食缺筷”之急,遂将附近山上的小径竹截削成筷,供其使用。因小径竹生长于天竺山,天竺筷也由此得名。早在清末,杭州就盛产天竺筷。民国时期,在清河坊一带的大井巷,天竺筷作坊已有一定规模。

  据周生元介绍,杭州天竺筷的第二代传承人平阿大、平阿二两兄弟,当时就在大井巷制作天竺筷。他们不但手脚快,质量也好,生意非常不错。两人有一手绝活,即用烧红的铁笔直接在筷身上作画,能画出比烫花更细腻、更生动的人物和山水,因此二人可谓声名远扬。

  天竺筷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说:“从我记事起,家里就用天竺筷吃饭。”如王连道一样,很多老杭州人从小就用天竺筷吃饭,一日三餐的记忆都浸润在一片竹香中。

  殊不知,这样一副江南人家曾家家必备的中华名筷,因工序繁复,以及在机械化生产和一次性筷子的冲击下,一度濒临消亡。

  一双天竺筷的诞生,需要经历多少工序?

  周生元表示,前后有二十多道。从最初的砍竹、截断、选料、蒸煮、暴晒,到中期的设计、雕版、烙花、锉头、砂光、抛光、镶头、配对,直至最后精装成品,全靠双手对细节的精准拿捏,以及一颗细腻而执着的匠心。

  “杭州天竺筷这次重回河坊街,也是一次回归。”周生元很是感慨。他希望,借助此次回归,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从而爱上天竺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和时代更好地融合。

  记者看到,店铺门头墨底金字的招牌古色古香,宣传海报上,中英双语图文并茂地向游客讲述天竺筷的历史。店铺里还陈列着出自非遗传承技艺匠人之手的天竺筷,上面烙画着西湖风景、诗文花鸟等。

  周生元提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召开期间,他们也将进驻亚运村,向外国友人展示天竺筷的制作技艺。“中国筷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过外国运动员的亲身体验,把杭州天竺筷带回他们的家乡。”(完)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