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深一度 >> 正文

茶韵传承远 清茗伴书香

发稿时间:2022-12-05 18:24:00 来源: 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这几天,“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传来,我的喜悦和自豪真是说不尽。我有幸担任申报组茶学核心专家组成员,还在本次非遗申报宣传视频中讲述了茶文化进校园的探索。回忆起从事茶学教育的点点滴滴,我不仅亲历了中国茶科技与茶产业的发展,更见证了茶文化在青年中焕发蓬勃生机的过程。

  2001年起,我们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茶学通识课程,没想到,一开课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后来,《茶文化与茶健康》成为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随着线上教学模式的普及,我们又将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8节视频公开课累计点击量2600多万人次。2019年,我们建设了时长643分钟、包含95个视频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线上慕课,目前已被全国近350所高校约25万学生选修。更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们学以致用,开发出“全自动泡茶机器人”“新式茶饮”“茶美妆”等创新项目及各类茶叶深加工产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了出色成绩。

  20多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一代代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喜爱。为了把传统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组建了浙江大学华发大学生茶艺队、“无我”茶社等学生社团,为爱茶的同学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建立,我作为总导演组织选拔了3届团员,在米兰世博会、阿斯塔纳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国际场合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茶”,让清芬四溢的茶叶,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金名片”。

  云南省景东县是浙江大学的对口帮扶地,我们主导创制的“紫金普洱”茶帮助了当地626户茶农脱贫致富,并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从2016年第一次走进景东无量山和哀牢山以来,我带着一批批学生来这里实践锻炼。他们中有的人毕业后,选择在此助农、支教、挂职,以一杯热茶连接起了两地情谊,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诠释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

  茶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愿其魅力不断影响青年学子,以茗香常伴书香,持续书写“中国茶”的文化自信。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秋丽、张胜、李志臣、冯帆、陆健、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丁乐佳、周继红)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