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深一度 >> 正文

非遗的盛会 群众的节日

发稿时间:2023-02-22 12:27:00 来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洁 张哲浩

  剪纸、皮影、倒糖画,油茶、糌粑、胡辣汤,左边一场川剧变脸,右边一首陕北民歌,里面变着宝丰魔术,外面扎着潍坊风筝……这几天,陕西榆林“非遗大集”上人山人海,处处有前来观看体验非遗的游客,老人们围坐在秦腔台边,眯着眼睛享受着传统艺术,孩子们跳来蹦去,好奇地参观着每一个非遗作品。

  2月16日至2月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榆林举行,同步在榆林老街举办的“非遗大集”人气旺盛,宛如过年般热闹红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我们要为老百姓办一个大节日,只有大家参与进来,有获得感,才能真正地实现非遗的社会化保护。”

  非遗年会落户榆林

  近年来,榆林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制度,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专门工作机构,并先后制定印发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还研究并制定了15条加强非遗保护的工作举措,每年安排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为市级及以上传承人增加补助,国家级传承人则由所在县区提供传习所或工作室。

  榆林的非遗文化十分丰富,涵盖了中国非遗名录的全部门类。榆林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项、省级66项、市级211项、县级565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省级66名、市级420名、县级1114名。榆林还建成了1个市级非遗综合展馆,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12个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23个非遗专题馆,94个县级以上非遗传习所和传承基地。

  “对于非遗,我们不仅要大力发掘、抢救性保护,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崔渊介绍,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榆林以“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体育”“非遗+乡村振兴”等多种“非遗+”为抓手,组织编写非遗教材18本,先后让30多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累计开展活动25万场次,还将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纳入榆林学院公需课,将榆林非遗正式列入高校课程,并在榆林学院设立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基地,为非遗的研究转化提供理论支撑。

  亮点纷呈的非遗年会

  “太震撼了!”“什么时候来我的家乡举办?”“希望这样的年会和大集能够经常举办”……在本报“非遗大集”这条微博下,网友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这场年会的感受和诉求。

  2月17日晚,以打造“实景式非遗商业街区”为主题的“非遗大集”在榆林老街鸣锣开市。“非遗大集”将古老厚重的文化遗产和新的时代内涵相结合,创新非遗展览方式,将黄土神韵的陕北说书、唐宋韵味的“马街书会”、巴蜀文化的茶馆等各省代表性非遗项目有机结合,让传统嫁接时尚、经典走进群众,使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让人们在“沉浸式”“慢旅游”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本次年会以“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为主题,权威发布了金融支持非遗“百千万”计划、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和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建设,上线了“非遗人之家”,探索了文化互鉴互融新途径,多方发力共同助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不只是技艺,也不只是文化,其精湛作品背后所承载的艺术创新、价值理念、精神文明和中国故事,更是非遗传承之本。”陕西省档案局原局长、国家级项目陕北民谚省级传承人王建领在首届中国非遗论坛上表示。该论坛以“守正创新,弘扬非遗时代价值”为主题,围绕“非遗以人民为中心”“非遗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非遗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三大主题,探讨非遗研究前沿领域问题,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传播的重大意义。

  为保护传承凝聚力量

  “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一方面要把全国的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和非遗工作者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互学互鉴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把广大社会力量组织起来的机会,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凝聚力量。”谈起此次非遗年会举办的初衷,王晓峰表示。

  举办地榆林位于陕西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带,东临黄河、北枕长城,是黄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五千年仰韶文化、四千年龙山文化、三千年边塞文化。“这次年会的举办为榆林非遗融入整体文化业态、延伸新的文化产业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舞台。”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崔红军说。

  2012年,榆林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3年1月2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榆林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不仅意味着榆林市的各级非遗项目得到了认可,更表明榆林依托生态修复、整体保护、融合发展等举措,很好地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在榆林,非遗已成为一种时尚。榆林市绥德县、横山区、神木市、榆阳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定边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横山区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陕北民歌之乡”,榆阳区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榆林市12个县市区中有9个被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年会期间,‘非遗大集’所在的榆林老街人流量达60万人次,年会相关信息总点击量达6亿多次,传播效果非常好。”崔渊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广这些非遗保护传承方式,与各地搭建起非遗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08版)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