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非遗新造物”:岭南非遗可以这么潮

发稿时间:2019-12-09 10:52:29 来源: 广州日报

  《大良鱼灯》

  《BAO包子杯》

  变身装置艺术的大良鱼灯,化作屏风样式的粤绣,数字化展现龙舟拆装过程……自近日起到12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城市艺术周协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支持的年度展览“非遗新造物——创艺风物志”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行。开幕当天,还启动了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活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近年来,经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广东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案例。展览划分为“非遗新风物”“青年新力量”“品牌新创力”三个主题展区,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核心策展理念,汇聚了非遗传承人、院校师生、企业与社会机构的创新力量,通过一批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案例的集中展现,书写新时代的“风物志”。

  当中,“非遗新风物”板块可谓亮点迭出。今年8月,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启动首届广东省“非遗新造物”年度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省21地市非遗主管部门征集年度非遗文创案例。评选活动共征集到来自60多项案例参评,经过工作站组织专家评审,初评产生18项入围案例在“非遗新风物”展区呈现。参评作品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或以非遗为主题创作的衍生品,分为创新、体验、产业三个部分展出,从器物创新、场景体验再到市场化产业发展,展现非遗产品以及当地风土人情与产业生态。

  80后艺术家温秋雯在传统鱼灯扎制基础上创作的装置艺术《大良鱼灯》入选创新项目。大良鱼灯是一种别具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并称“广府三大会景”。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从事纸雕及以纸雕为中心的平面视觉和装置艺术创作的温秋雯,先以建模的方法,对鱼灯的骨架进行设计,然后将鱼灯交由老师傅进行加工,再改良鱼灯的图案色调,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由此,经过时尚创意加工的鱼灯不再依赖黑夜作为背景,可以与更当代的语境与物理空间进行互动,在舞台美术、商业橱窗等领域都获得了良好市场反响。本次带来的《大良鱼灯》曾参展2018年“淘宝造物节”,而作为中国传统新造探索呈现,她的作品《蓬莱仙岛》今年还在法国蓬皮杜中心展出过。

  何帅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团队,则将东莞龙舟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展示。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三维可交互操作的APP,第二部分为东莞龙舟制作技艺三维制作动画。作为国内较早运用数字化手段研究、推广、服务非遗项目的非遗数字化团队,何帅他们率先提出“非遗+数字化+设计+制作”的非遗项目传承与展示思路。

  展览现场还有将广绣、外销画与“有爱”的粤语俗语等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首饰盒,像包子的杯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整个展览呈现了岭南非遗与当代生活相链接的无限可能性,可谓创意满满。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