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文脉颂中华】“龚扇”传承人龚倩:一双妙手诠释责任担当

发稿时间:2020-03-25 16: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张秋红)“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在四川省自贡市,一户龚氏人家可以把坚硬的慈竹变成一把扇,名曰龚扇,扇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这把扇可不简单,它曾被慈禧太后视如珍宝,赐名“宫扇”,曾被郭沫若误以为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世之少有”,也曾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如今,龚扇第五代传人龚倩二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龚扇作品,上展出,拿奖项,驰名中外。“龚扇制扇技艺”于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把小小的龚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龚倩讲述了她和龚扇的故事。

龚倩的龚扇作品。受访者供图

  竹虽有竹节 却不止步 奋进

  140多年前,龚爵五编织出第一把龚扇,从此龚扇技艺代代相传,生于龚氏家族的龚倩注定与龚扇结缘,龚倩从小对龚扇耳濡目染,五六岁就开始接触这门技艺。

  “龚家人就必须爱、必须学这门技艺。”这是龚家的祖训。选竹子是制作龚扇的第一道工序,制作龚扇需要没有疤痕和虫蛀的一年生慈竹,竹节必须达到1尺8寸5以上,一根竹只留取中间几节。11月份是采慈竹的最佳时机,龚倩六七岁时就跟着父亲进山选竹,她回忆:“从早上六七点进山,一直到晚上六七点才能把竹子选好,有时带点干粮,有时挖地瓜来充饥,渴了就喝山泉。”

  “为了祖业,龚倩是下了苦功夫的。”龚倩妈妈说,“龚倩15岁就独自进深山砍竹,为了保持竹子新鲜,砍回来的竹子都要浸在水里。四川的冬天很阴冷,龚倩一大早起来,从水里取出竹子,练习劈竹子,手上经常生冻疮。”妈妈看了非常心疼。

龚倩编织龚扇扇面。受访者供图

  选竹只是第一步,完成一把龚扇需要选材、划篾条、刮竹丝、编扇面、绷扇五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考验着制作者的细心和耐心。

  刮竹丝前,要用一天左右时间磨刀,看似简单的一步,龚倩却觉得是最难的。刀刃不达标,就刮不出所需的竹丝,这一步是基础,也是关键。反复练习,龚倩不仅心生疲倦,还总受皮肉之苦,经常把手指磨破。但龚倩明白忍过了磨难,以后才可以游刃有余。

  显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要求的工具刮出的竹丝也不会差,竹丝要达到0.01至0.015毫米的厚度,细到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竹丝越细,同样规格的扇面所需竹丝越多,图案就越清晰、逼真,一个扇面大概需要数千根竹丝编织。

  编扇面有人字编、点字编两种编法,利用不同编法和竹子表皮颜色呈现出不同图案效果,完成一个扇面要两个月。龚倩说:“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喘一口粗气都可能让上千条细丝乱作一团,若是一个地方编错,就要从已经完成的进度里撤下其中一根,再将新的竹丝重新编进去,每一步都要经过多次练习。”

  “一天晚上,龚倩在练习编扇子,遇到一个不会编的地方,不顾天色已晚,她执意要去爷爷家请教。编起扇子来很有她爸爸那股拼劲儿。”妈妈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书法花卉活灵活现于扇面,龚倩成就感满满。

  竹载文传世 任劳任怨 担当

  经过十余年的磨练,龚倩17岁时可以独立编织一把龚扇,并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把龚扇作品《芭蕉侍女》。“当年在很多人的指导下历时一个月完成的作品,现在看来略显稚嫩,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在一次次实践中,龚倩的技艺不断提升。她创作的《红线盗盒》、《前出师表》等竹编制品纷纷走出去并获奖,受到很多手工艺品收藏者的喜爱。

  然而,龚倩发现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仍鲜有人耳闻,龚倩说自贡市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龚扇,她深知宣传并传承这项传统技艺的责任之大。

  龚扇技艺最初是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第四代后,既传女又传外姓。2000年,龚倩创办了自己的工厂,招收了50多名学徒工,现在,工厂里只有6名员工,龚倩解释:“一个零基础的新手,至少要历经一年的培训,才能正式上手编织,很多人还没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放弃了。”

龚倩创新的竹编制品。受访者供图

  如今一把龚扇定价上千元,主要作为收藏品,为了拓宽高端藏品市场,龚倩开始创新竹编制品,作成玩具、装饰品等,作为文创产品销售,产品多元化后不仅销售额提升,还把龚扇广泛地宣传出去。利用大众化产品吸引来顾客,龚倩转变思路,成立了龚扇技艺体验基地,顾客消费的同时,还可以亲手体验龚扇技艺。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为了让龚扇技艺广泛传播,龚倩和徒弟们走出去,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把这门传统手艺带到中小学及高校的课堂,根据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龚倩每周都去学校授课。“学生非常喜欢龚扇技艺,编织竹具成了很多学生的业余爱好,他们课余时间还经常去我的体验基地实践。”看到学生对传统手艺的热爱,龚倩特别高兴。

  在机械化生产普及的今天,纯手工技艺弥足珍贵。龚倩编制的不仅仅是一把龚扇,更多的是一份保护传统手艺的担当。

  “做了手艺,就不要想着大富大贵,你一定要把龚扇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祖业。”龚倩时常想起16岁时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二十多年坚守着龚扇技艺,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龚倩从未想过放弃,为什么?她的回答简洁又坚定:“责任。”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