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纪实
非遗传统文化教育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作为“石景山区非遗传承示范学校”的北京市京源学校,自2011年开始以京剧为切入点,积极构建京剧特色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专业社团,不断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先后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项目基地校”。
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京剧《莲石湖的传说》
针对幼小初高不同学段,开展“京剧特色必修课程”,分为“入门”“普及”“提升”“精品”四大模块,截止至今,从京剧基本知识到京剧四功五法,从剧目赏析到京剧流派学习,从脍炙人口的唱段到折子戏排演,已有千余人完成特色课程学习,达到人人均能演唱至少1首京剧唱段的水平;与石景山区京剧翁派脸谱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开发《翁式脸谱绘画技法》课程,在学校高中选修、初中必修、游学课程中进行讲授,授课次数达300余节。同时,还开设了花棍、太平鼓、书法碑帖、泥塑、北京民谣、剪纸等9门非遗特色课程,学习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80%以上。
在开设特色课程普及京剧文化的同时,遴选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的学生加入京昆艺术团,深入学习身段课、把子课、毯子功、唱腔课、剧目课等内容,排练《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红色娘子军》等专业剧目,在表演中更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理念。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定河传说”,在区非遗中心指导下,该校先后打造了《莲石湖的传说》《花果山》《漫水桥》《湿经山》《闹龙宫》《寻金记》等七部原创儿童京剧,并由京昆艺术团的孩子们在天桥剧场、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进行公演,引起强烈反响。
水泥厂小学则提出了“剪多彩之纸 绘美好人生”的理念,构建剪纸特色课程,成立多个剪纸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传授技艺,2017年被评为“石景山区非遗传承示范学校”。如今,学校师生人人都可以拿起剪刀,进行剪纸创作。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围绕迎冬奥、创建文明城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抗击疫情等主题开展,在区非遗中心组织的“京津冀 剪雪花 迎冬奥”京津冀青少年剪纸作品大联展、五里坨民俗文化展等活动中精彩亮相。2018年,学生的优秀剪纸作品被汇编成册,出版了《中国美-剪纸》一书。2019年,该校编辑出版校本教材,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更好地参与实践学习,让剪纸艺术融入每位师生的生活中。剪纸非遗课程的实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成为点亮师生艺术梦想的航标。
石景山区非遗示范校水泥厂小学师生参与剪雪花迎冬奥活动
结合各校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石景山区文旅局先后授予区内13所中小学“非遗示范校”称号、4所幼儿园“非遗示范幼儿园”称号、1所幼儿园“非遗示范点”称号、1所职业学校“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称号。在区北辛安小学、石景山小学、北师大幼儿园石景山分园教授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景山太平鼓”技艺技法;在区华奥学校组建市级非遗项目“三皇炮捶拳”武术队;在黄庄职业高中传授京式旗袍制作技艺内容,建立“旗袍研发中心”“旗袍实验班”,立项“京式旗袍文化与旗袍技艺的融合”区级课题;组织区三色幼儿园小朋友拍摄国家级非遗项目“永定河传说”中的《石景山传说》梦幻儿童剧、教授市级非遗项目“京西民谣”,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声音故事”原创节目等主题文化活动中进行展演;将邮票画非遗制作活动送进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并与北京、张家口张两地多所小学互寄冬奥主题信件,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幼儿园小朋友打太平鼓
这些非遗进校园工作的累累硕果,是多年来石景山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缩影。2016年,石景山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开展非遗征集、整理、展示、研究、保护、传承等工作给予资金支持。京源学校、黄庄职业高中、水泥厂小学、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石景山幼儿园等14家学校共计获得资金支持239.35万。
2018年,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在新建区文化中心7层建立非遗展厅,成为北京市继西城区之后第二个专设的非遗中心,全面统筹、指导、协调地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为非遗进校园工作搭建了坚实平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进程中,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区非遗中心将“燕京八绝宫廷艺术精品展”“六一遇见非遗”“非遗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运动会”“非遗迎新年庙会”“剪雪花 迎冬奥”等形式多样的非遗互动体验活动送进学校。“原来鼻烟壶里面内画是这么画出来的!”“我也有一张自己制作的拓片啦!”“我画的兔爷最有创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传承人的匠心精神,直观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此外,结合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庆、庙会等民俗活动以及国际交往活动,对“京式旗袍制作技艺”,儿童剧《石景山传说》,“京西民谣”等进行宣传,展示非遗进校园工作成果,为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传承营造良好氛围。
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进幼儿园展示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立足于区内非遗资源的保护挖掘,以非遗中心阵地为依托,通过建立非遗示范校(点)、组织非遗特色活动、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校园、选拔非遗中心小小志愿讲解员、开展京津冀校际联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化非遗进校园的内容,拓展非遗进校园的形式,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激发全社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