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以珐琅艺术诠释中西互鉴的意义 中国景泰蓝艺术大展开幕

发稿时间:2021-11-17 10:5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日前,“大国工匠 海晏河清”庆祝暨南大学建校 115 周年中国景泰蓝艺术大展在暨南大学四海艺术空间开幕。本次活动旨在以珐琅艺术为语言,诠释中西互鉴的意义。

  珐琅艺术起源于西方,沿陆上丝绸之路而来,在中国明清皇家宫廷升华为“景泰蓝”,新时代以“国之重器”展现于世界。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外交使者”。

  此次展览首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珐琅艺术与景泰蓝艺术的发展历史。展览活动分为“文明?交融——珐琅艺术的前世今生”“辉煌?共生——景泰蓝的诞生与鼎盛”等专题学术讲座七大篇章,展出国内外珐琅艺术作品共计115件套。

  其中,在“盛世?华彩”景泰蓝国礼篇章中,“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歌颂和平圆盘》、联合国国礼《盛世欢歌》等,呈现了新中国以来景泰蓝艺术的最高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开幕仪式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钟连盛以《八骏马瓶》《鼓舞中国鼎》示范了景泰蓝的点蓝技法,再现“故宫亲点”在大国外交中的风采。

  展览期间,“大国工匠,海晏河清”大师讲坛举办。钟连盛和暨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分别开展非遗主题演讲,阐释文化遗产的魅力。钟连盛梳理了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讲述中国文化复兴与新中国崛起的历程。陈平教授聚焦于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实践性策略,提出基于传统手工艺再生设计和现代转化的途径,同时强调文化自信和国民教育在技艺传承中的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讲解景泰蓝作品

  本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暨南大学指导,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中外珐琅美术馆主办。展览为期一个月,将持续至12月16日。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