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看中国 >> 竖图 >> 正文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独具特色的湖南地方戏剧

发稿时间:2022-04-11 17:13:00 来源: 文旅中国

  “花鼓戏”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花鼓戏是我国各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主要流传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明末范文若的传奇作品中描摹了演唱花鼓的戏剧场景,显示了这一艺术形态的最初面貌。花鼓演唱源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在实践过程中,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

  岳阳花鼓戏是湖南省地方花鼓戏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嘉庆癸亥年间,原称花鼓子,因其艺人多出自岳阳(旧岳州府),故又称“岳阳花鼓戏”。主要流布于岳阳地区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毗邻岳阳的十余个县市。

  岳阳花鼓戏以湘北方言演唱,声腔分“锣腔”与“琴腔”两大类:“锣腔”又称“打锣腔”,有“南路锣腔”“北路锣腔”及“专用锣腔散曲”之分;“琴腔”则分“正调琴腔”与“琴腔小调”两类。伴奏音乐包括过场、间奏音乐、唢呐牌子和锣鼓经。其中锣鼓经又有出场锣鼓、唱腔伴奏锣鼓和梢腔锣鼓。旦角以“三娇”“三妖”“三俏”独具特色,小生的褶子功、小丑的鼻须功深受观众喜爱。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岳阳花鼓戏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腔体系,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不少令人赞誉的艺术精品。其剧目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民间神话传说,以反映历代劳动与爱情的题材为主,同时也编演贴近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共有《补背褡》《十送》《雪梅教子》等剧目一百多个。

  岳阳花鼓戏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地方花鼓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湘北地区戏剧的代表,岳阳花鼓戏的舞台语言、剧目、声腔、音乐、表演乃至演出习俗,都承载着大量的岳阳历史文化信息,见证着中国戏曲流变、地方剧种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戏曲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岳阳县文化馆供图)

责任编辑:张诗莹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