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守记 >> 正文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文旅融合 绽放秦腔文化的时代活力

发稿时间:2022-10-12 14:45: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8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陕西省西安市易俗社文化街区上榜。这个以秦腔剧团易俗社为核心的秦腔文化展示区正式开放,集“馆、展、演、旅游、体验互动”于一体,成为展现西安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成立于1912年的西安易俗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社团。为了让秦腔拥抱更多观众,易俗社文化街区应运而生。在西安市易俗社百年博物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易俗社历经百年风霜延续至今,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戏剧领域的一面旗帜,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百年历程的重大时刻。鲁迅先生就曾在此观看秦腔并题字“古调独弹”。21世纪后,由于受到新潮文化的冲击,戏曲逐渐没落,易俗社的命运也跌宕起伏。2020年,曲江新区投资23亿元打造易俗社文化街区。

  今年9月10日,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走进易俗社文化街区,带来了精彩的极限艺术表演,台下观众掌声、喝彩声不断。为了让大众更直观地感受秦腔,易俗社文化街区不仅还原了仿古露天戏台,还邀请众多戏曲剧社和民间自乐班前来演出,让市民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能免费听到地道的大秦之音,体验传统与时尚的交融。

  “易俗小舞台,群众大舞台。惠民演出一直是我们举办秦腔演出的首要目标。”易俗社文化街区市场营销中心总监徐中峰说,自2021年9月14日开街以来,易俗社文化街区已经举办了近90场秦腔惠民演出。露天戏台不光是专业团队的演出舞台,也可以让爱好戏曲的市民游客一展身手,每逢节假日,台上精彩激昂的秦腔唱段便轮番上演。

  除了随处可见的秦腔元素,易俗社文化街区专门规划了一部分区域用于展示秦腔文化,包括古戏台、方言广场、易俗社剧场和秦腔文化博物馆等。作为城市更新样板项目,易俗社文化街区不仅让古调唱出新声,还在传统文化挖掘和运用上做足了功夫。走进街区百年老字号同盛祥店,处处显示着文化的烙印,“花亭相会”“龙凤呈祥”“柜中缘”……一个个秦腔名段命名包间名称,让“易俗社的戏、同盛祥的饭”这对传统IP完美融合在一起。

  “易俗社文化街区的建设整合盘活了周边的硬件资源,让秦腔文化有了更有力的传播载体,不仅保留了浓厚的秦腔艺术文化气息,更为城市增添了活力。”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说。

  易俗社文化街区可谓是满足了人们出门在外“吃”和“逛”的两大需求。吃,这里有“一包难求”的五一饭店鲜包、“陕西美食圈精神故乡”同盛祥、“西安人眼中川菜第一家”聚丰园、“清真饺子专家”白云章、“食领三秦”的西安饭庄等传统老字号,还有火锅、奶茶等年轻人喜爱的美食,满足人们的味蕾;逛,这里有易俗社文化街区和“东邦哥”复古街,特别适合全家人一起来游玩。

  在整个易俗文化街区的负一层,占地7300平方米的东邦哥是个大惊喜。东邦哥,是一个能让人1秒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的复古街区。东邦哥的家,东邦哥小时候的教室、操场,东邦哥和伙伴们最爱去的旱冰场、电影院、街机室、音像店、小人书摊,东邦哥爱吃的陕西小吃、爱喝的冰峰,卖着虾条、果丹皮、方便面的小卖铺和供销社,串联着火车站和钟楼的1路电车,以及那个年代的“三转一响”……不仅如此,东邦哥还创造了潮流赛博朋克街景,老与新的相互碰撞,将现代商业与生活需求相结合,重建了城市文脉,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包容性。

  时代在变,文化在变,能承载西安的劲道与质感的,少不了“走进人民的艺术”。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打造,从文化意义上看,是创新推广秦腔文化,唤醒三秦大地独特的文化脉搏;从生活意义上看,它带回了老西安人对于西安东大街的无限回忆。(秦毅 李睿)

责任编辑:赵琳琳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