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非遗深一度 >> 正文

让非遗“潮起来”,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发稿时间:2023-02-27 12:48:00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默城

  2月16至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此次年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榆林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在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上线了“非遗人之家”,发布了多项非遗计划和项目,其间,太极拳、木偶长绸舞、陕北说书、陕北秧歌等非遗节目上演,彰显非遗魅力。

让非遗“潮起来”,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图|非遗传承人朱立群通过抖音电商直播介绍罗织品

  抚今追昔,从2001年5月18日昆曲艺术名列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到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再到现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可以说,在这20多年岁月里,中国的非遗保护,在觉醒中成长,在波折中前行。这条路,我们走得很坚定,也走得很不容易。之所以再难也要走这条路,因为非遗如果不保护不传承,其就失去了光泽,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经过岁月的洗礼,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今,我们对于非遗的现实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单纯保护”的层面,而是要让非遗更接地气,更有灵气,更具烟火气,进而更多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清楚,只有让非遗走进百姓心里,走进社会的生活记忆中,才是对非遗最大价值最高层次的“发扬与传承”。

  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想实现这一现实追求,就必须要有新思维,创新新形式、使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否则,就非遗本身而言,无论是传播的速度、广度,还是深度,都面临诸多现实性问题和困境,比如非遗的影响力,受地域局限性影响较大,难以实现大范围、“破圈层”的传播。

  在这方面,短视频和直播或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赛道。其降低了非遗展示与传播的门槛,“解锁”了非遗的花样和玩法,容易获得更多人尤其是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和喜爱,这还有利于提升传统技艺的变现能力。如此,非遗便有了流量,有了“生命力”,有了发展壮大的现实底气。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有了新动力、新希望。

  在此次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短视频和直播模式也不乏具体实践探索和亮眼成果。比如,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举办期间,抖音在平台上线了“dou见非遗”会场,让人们在“游在中国的非遗”“穿在身上的非遗”“读在书中的非遗”“非遗玩家”中,与非遗技艺、非遗美食、非遗文创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零距离”接触;抖音电商在线下搭建“抖音电商官方直播间”,将老字号品牌、非遗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助力文化消费。可以看到,这些都为非遗的传承打开了新世界。

  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屏幕”,其之于非遗,确有“大价值”和“真意义”。据2022年6月发布的《抖音非遗数据报告》,全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抖音视频覆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99.74%;获直播打赏的非遗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据2021年6月发布的《抖音非遗数据报告》,通过抖音电商获得收入的手艺人数量同比增长61%。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上一年增长15倍……每一次的播放、点赞,都在认识非遗,继而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如何让非遗飞入万千百姓家?短视频和直播模式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那就是尽一切可能,让非遗“潮起来”“活起来”,只有这样,非遗才能“火起来”,才能“传下去”,这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是民族的文化印记,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非遗不能只活在过去,更要活在当下,活在未来,这不仅是非遗生存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民族的需求。坚定非遗保护传承之路,为社会,也为我们自己。无论路途多远,行路多难,都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默城)

  [ 责编:郝悦]

  阅读剩余全文()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