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 | 畲乡看畲银 万錾见真情

发稿时间:2022-05-07 15:07:00 来源: 学习强国

  “小锤敲过数千年,无字传承几度秋。”福建畲族,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了记载文化发展历史,除了口口相传,他们还选择银器雕刻等符号来记录,将民族的文明一刀刀地錾刻进手边的银器里。他们自古以银饰为美,崇尚银器所承载的吉祥寓意,通过银雕艺术,把对美好的信仰代代传承。无论是在出生、婚丧嫁娶等人生重大节点,抑或是在民族传统节日中,还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畲家人与银饰、银器都密不可分。

  也正因为没有文字,作为传承载体的银雕纹饰符号就成为畲族银雕区别于其他银雕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具象的动植物纹饰、生产生活器具纹饰,还是抽象的图腾造型、几何纹样等,畲族银雕都能将视觉符号创造与精湛的银雕工艺完美结合,通过独具特色的畲族银饰造型呈现出来,创造出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畲族银饰器物。

畲族银器制作提倡运用“操、凿、起、解、披”等技艺进行雕刻。福安电视台/供图

  一代代畲族人民对传统银器制作都极为珍视,乃至推崇,从而不断推进畲族传统银器制作的发展。据畲族谱牒记载,唐五代时期,有钟姓畲民迁入福安。畲族自称“山哈”,在进入福安的同时,也将本民族的银器文化带入了福建的一隅。并且,随着畲族人与当地群众的文化融合,畲族银器制作工艺也打破了仅在族内传承的局限,进而广为流传。由此,畲族银器制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熔银:通过加热时对温度的控制,使熟银锭在下一阶段的打坯锤炼过程中不起毛、不脆裂。如遇到原料银干燥时,需在坩埚中加入少许盐巴。陈伟凯/摄

  至清朝中叶,福安下白石人叶长青只身赴泉州,师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的传人。学成归来,他融合当地畲族银雕技法,开设银铺,服务畲民。其后,叶长青之孙叶三妹秉承祖艺,精研求新,临摹绘制各式畲、汉银雕精美图案摹本,介绍技法精髓,孕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民间银雕艺人。

畲族银器在制作过程中,用中药乌梅水溶液煎刷三次以上,再刷洗。陈伟凯/摄

  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在保留和传承传统银饰元素的同时,畲族民众结合生产实践,对畲族银饰制作工艺进行了创新,逐渐形成了“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共三十多道手工工序。在艺术风格上,畲族银器既包含中国传统银雕工艺中造型新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的高雅风格,又置身于族源历史、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的包围之中,饱含民俗文化中质朴、粗犷、神秘的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为畲族文化的传承留下了特殊物证,是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表面处理:主要是做防氧化、保洁亮的处理,在明矾水溶液中煎煮,而后再取出,并刷洗。陈伟凯/摄

用玛瑙刀进行表面刮亮处理。陈伟凯/摄

  现为福建省级银雕技能大师、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的福安银雕艺人杨仙福,十六岁就跟随银雕大师叶三妹的孙辈叶清茂刻苦钻研打银工艺,后又遍访各地银饰品制作高人,探求银雕技艺。二十多年来,他致力于福安畲族银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日复一日地手工冲模、錾刻、掐丝、焊接……这些逐渐磨平了他的指纹。

《凤冠》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畲族传统的凤冠设计造型是船型的,只体现了凤凰脖子,银饰是较为单调的片状。而杨仙福则采用錾刻纯手工创新型技艺,进行重新设计后,做成立体的,在凤冠上镶嵌代表畲族图腾的凤凰,同时把畲族特有符号加上去,从整体上把畲族文化底蕴展示出来。李岳锋/摄

  杨仙福既善于研究提炼,又注重博采众长,将传统银雕中的立体浮雕、透雕及编丝等技艺和畲族文化符号相融合,追求畲族文化自然纯朴而又幽远神秘的气韵,从而在锻制、造型、纹样和工艺技术上都显示出丰富内涵,实现艺术的蜕变和升华,创作出的银雕作品独具一格,极富畲族文化魅力。近年来,其所创作的《国色天香》《魂系许仙》《喜事连连》《锦上添花》《浮雕花鸟壶》等银雕作品屡屡获奖。

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福安电视台/供图

  纯银丝巾果盘《和美》集中展现了杨仙福的银雕技艺。该作品造型仿制于中国传统的竹编果盘,金色的椭圆果盘中间披着一条柔软的白色江南丝巾,四足则为银丝编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造型。盘体竹编纹惟妙惟肖,丝巾丝绒形象逼真,宝相花图案和卷草纹图案寓意富贵吉祥、福运延绵。该作品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高贵典雅的大国风范,又以丝绸象征着“丝绸之路”连通世界,也象征着各经济体携手合作的共同愿望,还体现了“以和为美”的人类共同梦想。

纯银丝巾果盘《和美》局部之一。福安电视台/供图

  果盘由整块银板经过千万次的纯手工錾刻而成。杨仙福以坚硬的簪子代替柔软的画笔,以力度的深浅表现轮廓与留白,巧妙地融合进散点透视等中国画独特的造型艺术。作品采取勾、点、压、采、丝、操、凿、启、解、劈等造型手法,把原有绘画构思中的高、侧、升、斜、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惊叹的是,作品采用极其细致的丝錾工艺做出丝巾的经纬线,利用经纬线不同的折光方向使花纹显现,从而达到丝织品般的质地效果,使得丝巾细节之处的缕缕丝线和竹盘的藤条肌理毫厘毕现,既凸显出丝巾的柔软与细腻,又展现了竹盘的古朴与自然。该作品不仅体现了杨仙福这一錾刻大师心、眼、手、力的精密配合,更展现了其较高的艺术天赋和精湛过人的技艺水平。

纯银丝巾果盘《和美》局部之二。福安电视台/供图

  杨仙福还积极参与畲族银器制作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与徒弟们组成技能创新团队,加强技能攻关和推广,将畲族民间传统银雕技艺融入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并参与制定《福安畲族银器标准》,着力推动福安银雕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国色天香》双层隔热提梁壶,是杨仙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大胆结合的创新作品。李岳锋/摄

  今天,年轻的畲族银器制作者们正沿着老一辈工艺大师开拓的道路薪火相传、守正开新,不断改进提升畲族银器制作技艺,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彰显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同时,更绽放出新时代的绚烂光彩。(陈伟凯 林玲鸣)

责任编辑:张诗莹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