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文脉颂中华】游遍多彩贵州 行走传统村落 | 镇宁县高荡村

发稿时间:2020-04-23 09:08:00 来源: 当代先锋网

  村寨名片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位于镇宁城西南5.5公里处,处于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两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之间,海拔1186米,气候凉爽,四季分明。由高荡、旧苑、元总、贡寨4个村寨组成。

  高荡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被国家民委挂牌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荣誉称号,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寨”,2018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纳入贵州省重点乡村旅游村寨名录,是贵州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行走笔记

  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的神秘,我想,在于村与民、民与石的“执着”。

高荡村入口

  高荡村的石头建筑始建于明代,至清代成规模。寨东的小山上有小屯堡,寨前的大山上亦建有屯堡,称为大屯,都是古代守寨拒敌的攻防设施。

  因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易于屯兵,从明朝开始建有大大小小的屯堡和营盘。村中一座数十丈高的山岗上建有一古堡,古堡是二层石结构建筑,四面有射击孔和瞭望孔,守望着脚下的高荡村。

高荡村整体景观

  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高荡村,山多石优,村民们就地取材,依山就势建造房舍,成就了贵州“八大怪”之一的“石头当瓦盖”。“石头铺成石头的路,石头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堆头,石头的缸……”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盘着腿,小声说着这句谚语。

  石头建房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高荡村的后代最懂得如何与石头相处。

高荡古寨 吴俊东 摄

  将石片作瓦,将石板构墙,墙内则是以木为架,这便是布依族人居住的石木结构干栏式石板房。房子由低到高纵深为三层,底层为牲畜圈舍,二层为居室,三层可作居室兼仓库。房子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高荡村的石板房坚固而规则,石片虽厚却不会从屋顶掉落,怎样去衡量石片作瓦的大小,是居住在“石头王国”里人们的秘密。

石头屋顶

  除了执着传承石头建房的传统,守护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也体现着村民们的执着。

  高荡是贵州省现存保存完善的布依族古村落之一,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第三土语区村寨特点。

  到目前为止,村里只有“伍”和“杨”姓。当地人说,明朝以前,高荡先民并没有在这里居住。伍家的始祖报摩,有一天在河边牧羊时下河抓鱼,上岸后却不见了羊的踪影,便一路追踪到此地,抬头发现这里四面环山,适合居住,伍姓便从原居迁此落业。随后,伍家也接来了姻亲杨家,伍家为舅,杨家为姑。这便是高荡从古至今按宗族谱系而论仅“伍”“杨”两姓的历史渊源。

高荡村景观 吴俊东 摄

  铭记和传承,也让布依人家能歌善舞。除过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是布依族的固有特色,其中最为隆重的要数“六月六”。这一天,村民们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以期待五谷丰登。各家各户还要杀鸡、包糍粑,男女老少盛装艳服,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高荡古寨过节

  古老的石头建筑、房屋和传统的民俗文化被中国青年旅行社纳入发展高荡村乡村旅游的体验项目,如何对业态项目进行创新和开发又成了“外乡人”刘德富的执着。

  随着乡村旅游建设的推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古村落走出深闺,被大众认知,高荡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更好带动古寨高荡村发展旅游,镇宁自治县与贵州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高荡千年布依古寨旅游景区委托经营协议》,约定中青旅为高荡村自主运营商,帮助村民以游增收、以游脱贫、以游致富,达到以旅兴农目的。

高荡村春天

  刘德富便是中青旅工作人员之一。他是高荡村景区副总经理,黑龙江人。来了一年,“能吃一点点辣和喜欢腊肉”,是他到来后的变化。“我喜欢这里,空气新鲜、历史悠久,一切都很慢。”刘德富说。

  我问他如何在高荡村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好“指挥官”角色,刘德富介绍道,“村民们自营家庭客栈、农家乐美食、地方特色手工艺获得收益,我们则为村民们提供基础性服务,如景区的宣传推广、村容村貌整治、演艺节目展示、电瓶车输送、布依集市配套商业等。”

  刘德富把自己的工作称为“帮扶脱贫”的一种。除了帮助村民发展经济,中青旅还把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勒尤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织锦、草编画等传统技艺,以及“布依十三坊”等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开发,帮助古村落留住乡愁,让非遗得到传承。

高荡古寨民歌队

  伍文芬就是执着留住“老手艺”的人。蜡染,是布依族出名的工艺,伍文芬最懂得如何与它们相处。

  “做手艺总需要耐心的。”这份耐心让伍文芬坚持了几十年。8岁开始和母亲学做蜡染,无数个挑灯的夜晚,让她技艺精湛、出类拔萃。母亲教她把蜂蜡略为加热熔化成蜡汁,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呈现出白色,最后再经过漂洗就成了蜡染布。

高荡村特色服装 吴俊东 摄

  这样极为复杂的工艺,在伍文芬手里幻化出更多美丽的色彩。在伍文芬的店里,蜡染布的花纹图案十分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也有鸟兽鱼虫,其图案协调,线条匀称,给人以典雅古朴的感觉。

  伍文芬介绍,蜡染实际上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蜡画是用铜刀醮上高温加溶的蜂蜡,在白布上信手画出花鸟鱼虫、江河湖泊,然后绘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种颜色即成。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得出。”

高荡村民俗节日

  伍文芬靠手艺吃饭,这些蜡染布料被她“变成”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等“时尚单品”,销售到不同的地方。

  伍文芬吃上了“旅游饭”,也成了高荡村里的“蜡染大师”。但她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各个学校里的孩子们来我店里体验蜡染教学,我想,无论怎样,总会有人对蜡染念念不忘的。”

住在石头屋里的女人 吴俊东 摄

  在高荡村这个“石头王国”里面的人们就是这样执着。

  刘德富在策划着怎样扩大营销渠道,伍文芬坐在暂时关门的店里研究如何把蜡染图案做得更精秀,高荡村的人们三三两两有序出门,清理着家门口的卫生,尽力维护着这一隅的美好……

  行走路线

  从安顺出发,30公里沪昆高速,到镇宁下高速,10公里旅游公路到高荡村。距景点不远处有正规停车场,外来车辆只能停在这里,进景区购买门票后,管理人员会提示游客坐观光车去景点。(作者:向秋樾 刘宗阳 吴浩宇 邱奕)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