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粽编传承人周佳霖:无声世界里“编”出大未来与新传承

发稿时间:2020-07-03 09:24:00 来源: 红网

  编者按: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意义非凡。即日起,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文化的未来,助力这些文化都活起来。

  红网时刻记者 唐频辉 长沙报道

  回润、择叶、编织、定型……几分钟内,一只活灵活现的粽编小龙虾就在周佳霖的手中完成了。在位于铜官窑古镇的粽编工作坊里,振翅飞舞的白鹤、奋蹄奔腾的骏马,憨态可掬的猫头鹰、灵动有趣的小老鼠……俨然一个生机勃勃的粽编动物王国,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趣味十足,游客忍不住驻足把玩并买回家,而创造这些作品的作者周佳霖却一直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长沙粽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

  近日,由非遗品牌张新发组织发起的“非遗传承 有味发现”活动走进湖南省级非遗“长沙粽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的粽编世界。

粽编作品《花果山》

  棕编历史悠久,曾与湘绣、菊花石并誉为“长沙三绝”,但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寥落。作为长沙棕编第三代传人,周佳霖从12岁起开始接触棕编,30年时间里,虽然无法开口交流,却从未停下棕编创新与推广的脚步,在她的手上,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再次绽放光彩,并得到发扬光大,她也因此成为湖南省编织工艺大师、湖南省级非遗“长沙粽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用一双巧手一颗慧心,编织出自己的未来,也帮助了更多残疾人就业。

周佳霖正在粽编

  几个月大时因药物过敏致聋的周佳霖,4岁时父亲去世,幸得继父宋国庆疼爱,并在一次工艺品大赛上认识了棕编老艺人邬伏秋,被收为徒弟,成为长沙棕编第三代传人。从此她的生活里,便再未离开过棕编。

  由于听不见,周佳霖在无声的世界里更加专注,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观摩学习上。她的继父宋国庆分享到,小时候,她经常整天盯着师傅做成的棕编作品,反复揣摩。从小的美术功底给了她很好的基础,同时为了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周佳霖还经常穿梭在田间菜园中乐此不疲地寻找样品,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动作,反复模仿,编织出的东西也更逼真。

粽编作品

  14岁时,周佳霖创作的粽编作品《热闹的池塘》获得大奖,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她俨然变成了拿奖专业户,工作坊那一整面墙的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传统的粽编都是单个的作品,售卖起来很便宜,3-5元钱一个,经济和文化价值不高。“古老的手艺,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要不断创新。”周佳霖的继父宋国庆表示,周佳霖对粽编最大的贡献是一改老旧编法,创作了环套结编法,鱼鳞覆羽编法等,让棕叶更加细致地表现作品神态,将虫鱼鸟兽模仿得活灵活现;同时,在继父宋国庆的帮助下,周佳霖把绘画与棕编开始结合,通过道具、场景等元素来丰富每个棕编作品。

  编只蜻蜓,添上几笔荷花,瞬间便多了些野趣;则将不同形态的虾组合起来,配上工笔画,一幅《齐白石虾图》更显生机……通过自然环境图的搭配,周佳霖赋予传统技艺棕编新元素,独创的棕编画市场反响良好。这些有主题、有故事的文创大作品,先后荣获国省市各级展览金奖、银奖20余项。

粽编作品《老鼠嫁女》

  每年,周佳霖都会根据当年生肖创作一幅作品,比如猴年的《花果山》、鸡年的《百鸟朝凤》,最令人惊叹的是鼠年的《老鼠嫁女》,108只老鼠,每个的表情形态都不一样。108只老鼠、82件道具、1匹马,全都是用棕树,包括着这铺的道路,这热热闹闹的小街小巷,都是棕树叶铺的,场景非常盛大、热闹、喜庆,获得了国家民间工艺的金奖。

  老式的棕编在编完后会用五颜六色的油漆上色,虽然好看但缺少了些“原汁原味”,周佳霖在专家的指导下创新摸索,巧色利用,用粽叶本色编织出一幅幅佳作。利用大自然的事物的本色,深浅不同,巧色利用,深色的就做背,做翅膀的尾羽用浅色的,嫩粽叶晒干之后白色的就做肚皮……这样编织出来的白鹤,深浅有致,浑然天成。

粽编作品

  在棕编的世界里,周佳霖不只收获了事业,还收获了爱情。她的爱人黄小平也是一位听力障碍者,两人相识后志同道合,黄小平向周佳霖学习棕编手艺,并一起发扬光大,两人一起共建起幸福的家庭和事业。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出路,小有成绩的周佳霖夫妇便将自己的棕编手艺教授给一些愿意学习的残疾人,把棕树叶、原材料发给他们,回收作品,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让他们共享经济价值。目前,已经有近百名残疾人通过向周佳霖夫妇学习粽编手艺而顺利就业。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