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京剧邂逅交响乐:北京“六朵梅”齐绽杭州 演绎运河文化国际表达

发稿时间:2021-10-26 14:0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25日电(谢盼盼 童笑雨 王题题)台前,京剧碰撞交响乐,六位梅花奖得主一一登台,让人看得如痴,听得如醉;幕后,一场关于运河的交流仍在继续,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完成大运河起点与终点的文化链接。

  在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期间,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浙江杭州上演。在京剧与交响乐的交织中,几大乐章逐一展开,展示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

  “运河文化传播,需要这样的作品。”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参与演出的北京京剧院叶派著名小生李宏图说,文艺工作者不仅要用作品讴歌时代,也要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

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京剧邂逅交响乐

  一河连京杭,一脉通古今。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文化该如何立足新时代?10月22日,在浙江杭州大剧院上演的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或许能提供一个答案。

  《京城大运河》是中国第一部反映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舞台艺术作品。其通过传统京剧与西方交响乐融合的形式,描摹大运河北京段的发展脉络、历史变迁、人文典故。

  当天,杭州运河畔,来自北京的六朵“梅花”轮番上阵,争妍斗艳。

  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到徽班进京、再到八里桥抗击侵略者,及至中国梦起、时代更新,约200人的演出团队将大运河北京段的漫漫岁月以及北京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京城大运河》是交响乐和京剧合作的一次创新。”李宏图说,传统京剧演出的配器是京胡、二胡、月琴等传统乐器,但此次是将交响乐团融入京剧中,还新增了合唱团。

  事实上,在戏曲界,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并非首次。

  “但《京城大运河》是原创的曲子和新的配器。”作为参演者之一,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老生演员杜镇杰说,此次演出将京剧不同流派的声腔与交响乐结合。

  在节目单上可以看到,《京城大运河》由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和北京音协合唱团联合演出。“六朵梅”中,李宏图是叶派小生,迟小秋是程派青衣,张馨月是梅派青衣。

  在表现形式上,《京城大运河》每首曲子都有独立主题。如李宏图演唱《天上的星星郭守敬》这一段,迟小秋演唱《百年通惠话沧桑》,杜镇杰演唱《烟柳依稀张家湾》。

  作为参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青衣演员张慧芳认为这部作品是一张“东西合璧”的满意答卷。她希望,通过不断打磨修改,让《京城大运河》成为传播运河文化的载体。

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从现代回望运河

  事实上,《京城大运河》在杭州的演出,就是大运河起点与终点的文化链接,是当下人们对历史的回望。

  据悉,《京城大运河》整首曲子分为序曲和《一支塔影见通州》《天上的星星郭守敬》《漂来的北京城》《致敬大运河》四个乐章,存在着联通古今,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在参演前,我对大运河的了解并不多。”李宏图坦言,为唱好《天上的星星郭守敬》这一段,他下了一番苦工,特地查阅了资料。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著名科学家,他通过对隋唐大运河截弯取直的规划设计,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在一次次资料搜索和排练中,李宏图说,自己了解了郭守敬,也走近了大运河。

  在李宏图看来,《京城大运河》创演的意义不仅是创新了演出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开始、愿意去了解大运河,传播运河文化。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馨月对此深有同感。她提到,此次演出,也是一种学习,能让自己深入了解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演出的作用,就是为了推广。”

  据悉,《京城大运河》曾三度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每一轮演出,主创们都会进行修改提升,使作品日臻完善。张馨月说,不断打磨,就是希望能准确地把运河文化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了解、喜欢上大运河。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运河文化传播出去。”张馨月说,自己曾参与2020京杭对话活动。此次,《京城大运河》作为2021京杭对话系列活动之一在杭州上演,也算是一次“圆满”。

  日前,《京城大运河》开启了中国七城巡演。在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将奔赴南京、扬州、南通、宁波、苏州等运河沿线城市,开展一次跨越时空的回眸与对话。

演出现场。 王刚 摄

  从国内走向国际

  无论是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还是北京与杭州的联动,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少彭看来,都只有一个目标:推动运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他说,京剧与交响乐的结合,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营养,进行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随着外来事物、外来艺术接触的加深,“我们也希望传统艺术能结合当代的优秀文化,从而更好地推广我们的传统艺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东西合璧。这是杜镇杰对《京城大运河》的总结。

  对于如何做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他认为,还是守正创新。“如果不创新,那么几千年以后,京剧还是京剧,交响乐还是交响乐,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新的形式。”

  他说,运河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作为后人,要注重挖掘,进行艺术加工。文艺作品,最能打动人心。在演出中,他也欣喜地看到,通过这一新颖的表现形式,不但吸引了老观众,还吸引了更多京剧以外的观众。

  张慧芳认为,运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不仅要有西方元素,还要带动运河全流域,让它深入民众的生活。

  “《京城大运河》浓缩的是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文化,关于京杭大运河整段的描述还是少了一些。”她希望,能以此次在七个城市巡演为契机,带动运河沿线节点城市的艺术家一起创作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文艺作品,把历史与现代故事进行串联。

  据悉,2021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运河集团、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拱墅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新闻图片网、北京月讯杂志社承办。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