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文脉颂中华】“三伏天”什么意思?
“三伏贴”谁能用谁不能用?

发稿时间:2020-07-15 08: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2020年小暑已至,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即将来临。“三伏”是哪三伏,为什么英文会翻译成热成狗(dog days),“三伏贴”又是啥?

夏季三伏,荷花开放。图片作者:赵宝国/千龙图像/视觉中国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伏”是伏藏的意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提示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对应二十四节气,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小暑过后,三伏就到了。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雨水集中且又潮湿的日子,民间所说的“苦夏”就发生在此时。

  三伏天的日期是怎么确定的?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庚日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10天,共30天。不过,当有的年份“中伏”为20天时,则三伏共40天。今年三伏就长达40天。

  具体日期为:2020年7月16日至7月25日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末伏。

  “三伏天”用英语怎么说

  在英语中有一个词组是专门被用来表达七、八月份这段最热的天气。那就是“dog days(热成狗)”。这个有趣的译文与天狼星有关。古罗马人认为每年七八月份的酷热是太阳加上天狼星的热能造成的,而天狼星在英语里叫“the Dog Star”,“dog days”由此而来。

  “三伏天”的饮食习俗

  民谚有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天一碗羊肉汤。图片来源:中国江苏网

  在江苏徐州,“伏羊节”是当地的传统节日,有入伏吃羊肉的习俗。一碗热汤下肚有助于身体发汗,排出积热,从而减少暑气导致的疾病。2017年,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三伏贴”冬病夏治, 却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三伏天是传统中医推崇的“冬病夏治”最好时间段。其中,最简单、最被百姓认可的就是贴“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小朋友在中医院贴“三伏贴”。图片作者:苗育才/视觉中国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升发旺盛之时。这时将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贴敷在相应穴位上,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腑脏,就能调整人体内在平衡,增强免疫力。 “三伏贴”治疗的范围非常广,对没有疾病但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入伏之日,很多市民来到医院贴三伏贴。图片作者:侯建鹏/视觉中国

  初伏第一天是敷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初伏内无论哪天贴也都可以,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末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但是, “三伏贴”并不是谁都可以用。“三伏贴”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型,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不适用于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此外,儿童长水痘、出疹子期间,孕妇及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炎性疾病发热者,对药物过敏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患者不宜贴药。

  另外专家表示,不建议大家自行网购贴“三伏贴”。据浙江省平阳县凤巢卫生计生服务中心陈日益医师介绍,所谓“三伏贴”,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辨证选药调配,贴敷的穴位也必须辨证选穴,才能正真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症状和病情,准备不同中药秘制贴丸。图片作者:吕斌/视觉中国

  (中国青年网记者 秦亮/整理)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