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文脉颂中华·青春遇见非遗】
贵师大学子:与丹寨手艺人一起“纸上生花”

发稿时间:2020-09-03 13: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当青春遇见非遗,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无论是当下活跃于非遗各个领域中的“80后”“90后”传承人,还是关注非遗、热爱非遗、致力于传播非遗的青年,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力量。中国青年网推出【文脉颂中华·青春遇见非遗】系列报道,讲述青年人传承传播非遗的故事。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秦亮 通讯员 余雪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石桥村皮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青春助力·决战脱贫实践服务队”来到了丹寨县石桥村,了解古法造纸技艺,探寻传统文化保护之路。

  古法造纸是当地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延传至今,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成立了“纸香富民专业扶贫合作社”,在“古法造纸”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旅游+扶贫”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帮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在调研过程中,“青春助力·决战脱贫实践服务队”的队员们了解到,“古法造纸”工艺复杂,包含水沤、浆灰、煮料、漂洗、选料、碓料、打槽、抄纸、晒纸等10多道工序。同时,除了传统的古法纸品外,该村还有一种精致漂亮的特色花草纸,名为“纸上生花”,需要在纸张干燥前加入压制的花。这种纸品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每张可卖到一百至一千多元,是石桥村村民赠送好友、答谢他人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

丹寨手艺人介绍“古法造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丹寨手艺人用竹帘舀纸浆,并分享注意事项——竹帘要平,纸浆要均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服务队队员学习“古法造纸”,用竹帘舀纸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服务队队员学习制作“纸上生花”:先准备花草,然后将其放入纸浆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服务队队员在摆好的纸上再浇一层纸浆,然后进行晾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服务队队员和丹寨手艺人一起展示制作好的“纸上生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雪丹 供图

责任编辑:秦亮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