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多彩非遗传承经典 >> 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 正文

福建省福州市闽剧进校园实践案例

发稿时间:2020-10-21 15: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申报单位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非遗项目介绍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多种,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常见的代表性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紫玉钗》《女运骸》《开封府》《珍珠塔》等。

  闽剧的音乐唱腔由洋歌、江湖调、逗腔和小调等组成,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以高亢激越、朴实粗犷为主要特点,同时亦不乏细腻柔婉之处。闽剧演唱讲求朴素自然,干净利落,同时亦注意恰当运用喉腔、鼻腔、腹腔、胸腔共鸣交替的变化以增进效果。演员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小少年也爱戏》主题公益演出,闽剧互动教学金猴献瑞。

  案例简介 

  “闽剧进校园”系列活动是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惠民特色项目之一。中心长期联合台江区实验小学建立闽剧培训实践基地,并在一些大中小学开展送戏进校园惠民演出。近年来,为更好推行闽剧普及战略,中心开展闽剧《银筝断》闽南线巡演活动,并走进台江区实验小学、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等,运用“闽剧折子戏+解析互动”等形式开展演出活动,走进连江附属小学开展闽剧讲座,传授学生闽剧中的台步、身段。此外,派遣艺术骨干担任学校闽剧老师,教授闽剧、福州戏歌等。

2018年10月21日,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闽剧《银筝断》巡演活动。

  专家点评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闽剧是福州本土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切传统的戏剧形式一样,闽剧历来有着“高台教化”而“劝人向善”的重要作用,在青少年的品德养成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传统剧目中广泛蕴含的“忠”“孝”“节”“义”思想,对于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将闽剧演出及普及宣传引入福州的各类校园,让广大学生在了解和欣赏中接受熏陶、培养爱好,无疑具有多重的价值与积极的意义。

  换言之,在福州各类学校开展闽剧展演及普及讲座等活动,也是普及传统知识、培养闽剧观众、厚植闽剧土壤、培育闽剧市场的重要举措。因为,闽剧作为舞台表演艺术,能够“活态”传承的主要指标,就是有演出和有市场。要确保演出,就要有好的演员和优秀的剧目;而要拓展市场,就必须大力培养青少年观众。从这些方面去看,使闽剧走进校园,不只是对青少年成长的特殊关切,也是对闽剧保护与和传扬的切实促进。

  

责任编辑:韩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