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多彩非遗传承经典 >> 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 正文

北京市非遗“云端”教学实践案例

发稿时间:2020-10-21 15: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申报单位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非遗项目介绍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 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 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

  卵石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绘画功力进行创作。卵石画表现题材广泛,造型、绘画融为一体,保留了石材的自然美。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北医附小云端非遗课程:三年级 剪纸。

  案例简介

  自2014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来,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开设了剪纸、中国结艺、毛猴、面塑、石头画等20余项艺术社团选修课程。疫情期间,为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副校长徐静牵头下,学校开设了系列线上非遗课程。学校选取了六项课程作为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学生学习粮食画,二年级学习卵石画,三年级学习剪纸,四年级学习面塑,五年级学习棕编,六年级学习中国结。在选取了学习内容后,又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授课方式上,设计采用了线上授课、直播展示的方式进行。非遗课程一经上线,就取得全校师生、家长的关注,每节课程视频的直播量均在一千以上。周六当天的云端直播活动覆盖全校学生,让学生在家就能学习非遗课程。

北医附小云端非遗课程:二年级 卵石画。

  专家点评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的案例,令人耳目一新。学校及时抓住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网络教育大力发展的有利契机,以自2014年就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为依托,为“宅”家学习的学生和不知如何给孩子辅导的家长,提供了网上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开设了网络传播非遗的课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大范围地传播了6项非遗内容,还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线上授课、直播展示等非遗传承的现代新模式,有效扩展了非遗传承的广度,提升了非遗传承的速度。

  另外,学校分年级进行不同项目非遗传承的方式值得借鉴。它不仅符合孩子们的需求和认知特点,还能以新时代少年儿童喜欢的方式,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更让人们强烈地意识到: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活”起来,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韩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