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多彩非遗传承经典 >> 十大优秀实践案例 >> 正文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

发稿时间:2020-10-21 14:5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申报单位

  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非遗项目介绍

  霸王鞭,广泛流传于大理州境内的白族群众中,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霸王鞭舞有上百种打法(套路),一个套路最少四拍,最多三十六拍,用唢呐或竹笛伴奏,舞蹈动作连贯自如,既刚毅矫健又婀娜多姿。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泼等诸多特点。2009年,霸王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霸王鞭课间操。

  白族大本曲是白族特有的演唱长篇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被国内曲艺专家称为最成熟的少数民族曲种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白族大本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大理白族调主要流传于大理州大理市境内的白族群众中,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白族调,就是用白语及白曲传统曲调演唱的白族民歌,分长歌和短歌两类。2015年,大理白族调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案例简介

  2011年3月,大理州被文化部公布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在东门完小开展非遗进校园实践,创建“非遗特色学校”。先行先试、系统开发非遗课程,丰富非遗课堂教学内容。2016年首次将白族大本曲优秀曲目《英台赏花》融入学校音乐课程。2019年10月,成立“大理非遗课程开发”工作小组,系统开发非遗教育资源库,涵盖非遗基础知识、非遗演变历史、艺术特色、语音文字、音像资料;编写非遗校本教材、设计学习方案。优化师资,采取将同地区的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结对的方式,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顾问,培养学校老师作为非遗校园传承的生力军,建立长效课程机制。教学模式方面,构建“非遗传承人+专职教师”非遗教学新组合及“听—看—议—练”非遗学习新模式。此外,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整合资源,多方面支持学校营造非遗氛围,开展综合性课外活动以及多维课堂建设。

    演出前,传承人辅导白族大本曲表演队。

  专家点评

  东门完小地处大理古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环境。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支持该小学以“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乡土教育理念为引领,将所在地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融入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以乡土艺术之美化育儿童心灵。

  自2015年首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以来,该校陆续引入白族剪纸、白族扎染、白族面塑、白族甲马、白族大本曲、白族调、白族霸王鞭等非遗项目,其中“白族大本曲”“白族调”“白族霸王鞭”“白族剪纸”已形成常态化教学。

  在非遗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该案例取得了如下宝贵经验:1、乡土教育与美育融合,注重从地方文化挖掘儿童美育资源;2、尊重教育规律,由专职教师将活态传承的非遗转化为适合儿童接受的课程,且与学校主课相衔接;3、非遗教育入脑入心,课上课下同步进行,学习、创作、展演并举,润物细无声地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韩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