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2021年“非遗进校园” >> 优秀实践案例结果展示 >> 正文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吟诵”校园传承体系建设实践案例

发稿时间:2022-12-28 17: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常州市文化馆 

  吟诵是中国式的读书法,是学习、欣赏乃至创作古典诗文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和音乐美,在文学、语言、音乐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常州吟诵"根植于常州历史文化,用常州方言进行吟诵,以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等为杰出代表,在全国各地吟诵中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 常州吟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由于时代变迁,古典诗词吟诵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了抢救和保护 "常州吟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秦德祥先生于2010年10月组建"常州吟诵"研习班,后在常 州市非遗项目保护中心领导下成立"常州吟诵"传习所。之后数年间,在常州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化馆 的领导和关心下,秦德祥先生带领传习所成员深入开展"常州吟诵"进校园工作,大中小幼四级传习基 地学校建设逐渐形成规模,“常州吟诵”从小众“绝学”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传承人秦德祥先生参加常州工程学院吟诵社团活动

  2007年至今,在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常州吟诵"已深入12所学校开展传承教育, 结合争做非遗小传承人、"常州吟诵"青少年公益培训班等活动,形成综合辐射效应,使"常州吟诵" 进校园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2018年,"常州吟诵"传习所获评常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 基地。 

  一、抓好源头培养师资,形成规范、系统的校园传承管理机制 

  吟诵进校园,首先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自2010年起,"常州吟诵"传习所每周六上午在常州市 文化馆举办的公益培训班,成为师资培养的主渠道。秦德祥先生制定了吟诵学员考级制度,达到学习时长、 掌握相应吟诵篇目、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后,学员可向常州市文化馆提出申请担任各级基地学 校指导老师,以校本课程、兴趣班、社团等形式开展"常州吟诵"传习基地学校试点建设。2007年至今, "常州吟诵"传习所共有34位成员参与校园传承工作。 

  二、各展所长整合资源,有效挖掘“常州吟诵”校园传承优势 

  "常州吟诵"是一项有着口口相传特性,且与中国古典诗文密切相关的技艺,在校园传承中有着天 然的融合性。其中,幼儿园、小学、中学侧重于开发古典诗文的教学价值,大学则与教科研相结合,在 教学之外更侧重于挖掘该项目研究价值。 

常州工程学院与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开展吟诵交流

  吟诵作为一种读书方法,与古典诗文教学有着直接而紧密地联系。"常州吟诵"传人周有光先生曾 说:"吟诵可以增加文学气氛,它是一种最天真的、最自然的音乐,是一个有趣味的事情,现在的确是 慢慢要消失掉了。”老师们在校园开展吟诵教学时更有了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传承人张翔老师说:"现 在很多年轻老师已经说不好常州话了,我教学生,常州吟诵’,希望他们会说一些常州话,能更热爰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常州二十四中朱惠静老师擅长创作古典诗词,她说:"中国古典诗词是很优秀的文 化遗产,’常州吟诵’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常州市实验小学学生王鑫语从5岁就开始学习"常州吟诵",她说:"学 习吟诵不仅让我喜欢读书,也拓展了我在书法、音乐等方面的兴趣,同学们觉得背古诗古文很难,我却 觉得很有趣,吟着吟着就记住了。" 

  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有着突出优势,目前有4所在常高校参与项目建设,近几年该项目论文发表、 科研课题数量不断上升。常州工学院声乐副教授、传承人柳飞老师说:"我希望能提取常州吟诵调的 DNA进行重组创新,就像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有文物的DNA,但又不是文物的山塞版,有创意, 能贴近现代人的审美。” 2019年,常州工学院成立"常州吟诵"研究中心,借助高校平台,王恩保、李 昌集、陈少松、汪平等全国知名专家多次来常交流指导,吟诵基地校建设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北京 语言大学王恩保教授为《中学古诗词常州吟诵实用教程》题序,他认为"常州吟诵后继有人"。 

  三、多措并举打造品牌,激发“常州吟诵”传承的主体活力 

  在校园传承工作开展过程中,"学一点常州吟诵"吟诵公众号、"常州吟诵"宣讲团和吟诵雅集, 逐步成为项目的品牌和特色,既为各传习学校、吟诵爰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空间,又进一步激发了传 承人、传承校的主体活力,"常州吟诵"精品节目不断涌现,提升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传承人盛杨与缅甸留学生杨惠芹、施忠瑜合作吟诵"常州三杰"红色诗篇

  2007年起,秦德祥先生在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开设"常州吟诵"兴趣班,自此揭开了吟诵进校园的序幕, 至今,"常州吟诵"已经在市内7所幼儿园、10所小学、8所中学和6所高校开展过传承推广活动,参 与师生近万人次,其中开展传习基地学校建设单位12家。2012年,秦德祥先生编著《吟诵教程》《学 —点常州吟诵》等教材。在基地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传习所的老师们又开发了《学一点常州吟诵》教 学PPT、"绝句八首"教学视频、"常州吟诵"在线课程、《中小学古诗词常州吟诵实用教程》等教学 资源。2021年,"古诗词’常州吟诵’在线"慕课登录江苏公共文化云。

  2018年起,由楼益华、盛杨、张翔、吴文娟四人组成"常州吟诵”宣讲团,先后在多所学校开设讲座, 为传习基地学校建设打基础,公益讲座参加对象超过2000人次。 

  2015年起,在中国传统节日,传习基地学校每年承办或参加2-4场"吟诵雅集”活动,为各基地 学校提供交流活动的机会,至今已举办吟诵雅集20场,参加学校17所,参加师生超过3000人次。 

  "学一点常州吟诵”公众号自2018年5月25日正式上线,已更新推文65篇,助推"常州吟诵” 走出常州,将吟诵进校园主题交流活动拓展到了苏州、淮安、徐州、广州,以及上海、北京、山东等地。 其中,80%的吟诵爱好者来自学校,多以语文、音乐教师为主,还有山东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 在校大学生。

2018年11月15日赴上海市中原中学交流古诗文吟诵

  "常州吟诵”现有6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担任传习基地学校及建设单位的指导老师,积极参 与吟诵雅集的策划、指导和展示工作。常州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传承人楼益华对常州吟诵和常州方言有 着深厚的感情,他总是对孩子们说:"我们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常州吟诵’,学习’常州吟诵’ 也能更好地保护常州方言。” 

传承人楼益华录制的"常州吟诵:古韵今唱续文脉”节目登上学习强国

  目前,"常州吟诵”进校园工作在不断推进中取得三方面的经验:第一,政策扶持,管理规范。常 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项目建设给予政策支持,相关部门领导亲自参与基地学校考察、交流活动,为项目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践行初心,坚守公益。"常州吟诵”进校园活动开展至今,一直保持公益本色,坚持做到个人不取酬,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公开透明。第三,立足地方,深耕校园。"常州吟诵”横跨文学、音乐、语言多个学科, 与学校教育和学理研究深度耦合,幼小中大四级校园传承优势互补,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常州吟诵"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优秀基因,创新吟诵进校园的 方式和途径,让非遗助力学校"双减",适应课后服务课程多样化,推动"常州吟诵"融入新时代教育 体系,让更多的常州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秀文化,自觉加入保护和传承"常州吟诵"的行列,让"常州吟诵" 朗朗读书声,穿越千年焕发新生。

  【专家点评】

  常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抢救、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 支持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秦德祥建立“常州吟诵”传习所,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建立幼小中大四级校园传承体系,引起本地高校科研关注。

  作为本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该案例为常州守文脉,使濒危非遗项目焕发时代新活力, 形成可持续的传承、教育机制。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助力濒危非遗项目 活态传承,为同类型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提供了启示。

责任编辑:田昕禾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