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 >> 优秀传承人 >> 正文

倪沈键:心手相承,守护好非遗技艺

发稿时间:2022-03-14 17: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倪沈键:心手相承,守护好非遗技艺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一、非遗项目介绍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刮浆防染印花布。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曾衣被天下。其中南通蓝印花布发展最令人瞩目,这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代以来,由于棉花在江海平原的广泛种植以及江南纺织技术的引进,南通土布得以迅速发展。明代南通民间大量种植蓝草,为蓝印花布提供了染料来源,促进了印染工艺的发展,形成了“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的繁荣局面,并由此逐渐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印染作坊。这种家庭印染作坊的广布为蓝印花布的传承及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南通因此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 

  南通蓝印花布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其精湛的技艺和娴熟的刀法,在我国传统印染中独树一帜。蓝印花布的魅力在于图案形式多样,内涵底蕴丰富。其纹样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样,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此外,蓝印花布框架式的结构使画面主体更加突出,蓝白布局对比更加强烈,在粗犷拙朴的造型之中,更显刀法线条的流畅。在印染技艺方面,南通蓝印花布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它将传统的小布印染发展为宽布印染,将单调的蓝白两色创新到深浅蓝复色,将原始棉麻面料拓展到丝绸面料。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全国历史上蓝印花布主产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保护的项目。 

  二、传承人简介

  倪沈键,1987 年出生,中共党员,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担任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副馆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倪沈键工作照

  倪沈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年轻传承者,对传承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长期致力于国家级非遗南通蓝印花布的抢救、保护、研究、创新和传承工作,深入多个蓝印花布主产区抢救濒临消失的古旧蓝印花布六千余件,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整理保护蓝印花布实物;将蓝印花布文化带进院校、社区,在院校开设蓝印花布研修班、选修课及艺术讲座、体验活动,先后传播传授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近万人次。先后出版蓝印花布相关专著5部,承担蓝印花布国家级、省级项目5项,主持江苏艺术基金项目1项,创作的作品获得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江苏省文艺大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江苏省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倪沈键先后被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被共青团南通市委授予“南通青年五四奖章”,被南通市青联授予“南通市十佳青春榜样”等荣誉称号。其传承保护蓝印花布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半月谈等媒体专题报道。 

  三、参与非遗进校园工作情况 

  倪沈键作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市级传承人,积极开展蓝印花布进校园活动,2012年以来,先后在多个院校建立蓝印花布实践传承基地,开展蓝印花布文化讲座及技艺体验活动,真正将蓝印花布融入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一)注重蓝印花布专业课程建设,让经典技艺永流传 

  由倪沈键开设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先后被列入南通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以及纺织服装学院专业选修课。倪沈键积极做好蓝印花布课程建设,撰写出版了《南通蓝印花布》等高校教材,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传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学习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文化。通过临摹纹样、设计创意花型,亲身刻花版、刮浆、染色,加深对蓝印花布图案、工艺的体悟和文化认知,在实践中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遗。该课程深受大学生喜爱,尤其是纺织服装学院、艺术学院学生能很好地将蓝印花布工艺应用到自身专业和设计之中。倪沈键指导学生拓展蓝印花布面料的功能,与纺织专业老师开展芳香型、驱蚊型、夜光型等复合型功能性蓝印花布面料的专利申请工作,真正让蓝印花布“用”字当先,活态传承。 

  (二)设立多个蓝印花布实践基地,扩大蓝印花布传承范围 

  倪沈键先后在南京财经大学、南通开放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蓝印花布培训,通过专业讲座、传统技艺演示、印染技能教学等形式将蓝印花布带入校园。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南通大学附属中学建立蓝印花布实践基地,开设蓝印花布美育课程,带领学生从种蓝草到做染料,从设计花型到刻制模板,从刮防染浆到印染,全方位地感受蓝印花布全套工艺,倪沈键不仅将技艺传授给孩子们,还专门为院校的美术教师传授蓝印花布工艺,让美术教师成为院校内的传承人群,将非遗教学常态化,将非遗进校园真正落到实处。 

倪沈键在蓝印花布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完成蓝印花布作品

  (三)开辟蓝印花布馆校结合形式,丰富蓝印花布传承形式

  除了课堂教学、校园实践,倪沈键将校园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有效结合,形成多元化的馆校合作 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蓝印花布的文化魅力。倪沈键作为通市城中  二附小学、崇川学校等中小学的校外技艺辅导员, 在蓝印花布博物中真情实景地讲解蓝印花布经典藏品、  演示工艺流程,并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开展了如“清明种蓝草”、“大暑打靛泥”等丰富多彩 的主题式研习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倪沈键积极把非遗传承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将院校作为传承蓝印花布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组建大学生蓝印花布传承社团,让学生们参与到蓝印花布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工作中来。指导学生保护、整理、拍摄博物馆古旧蓝印花布实物遗存,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项目《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奠定了基础;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带蓝返乡”“寻找家乡蓝”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假期中回到家乡,做好当地蓝印花布田野调查工作,寻找家乡的蓝印花布,让学生能够了解过去、尊重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

  四、传承人工作获得感悟与收获 

  从事非遗进校园以来,倪沈键深切感受到社会各界对非遗传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蓝印花布传承人广泛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开展各类宣讲、展演、体验活动,在蓝印花布非遗技艺的传承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展蓝印花布进校园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蓝印花布的文化讲座,还有蓝印花布的工艺手工体验,每一次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精心设计相关课程内容,更好展现蓝印花布的文化特色和技艺魅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倪沈键深刻认识到蓝印花布进校园,并不只是教学生会做蓝印花布,而是在学习蓝印花布印染起源、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欣赏蓝印花布经典图案的同时,热爱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体验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过程中,培养精益求精、坚忍不拔的工匠精神;通过这种课程思政的形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认同,培养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的职业素养,形成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今后的蓝印花布进校园活动中,倪沈键将更加充分挖掘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蕴含的育人资源,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蓝印花布传承教育体系,让蓝印花布在校园中有序传承,不断发展,代代相传。 

  【专家点评】 

  “非遗进校园”,一是以播种传统文化种子为目的的普及体验,二是以促进项目传承创新为目的的传习实践。南通蓝印花布技艺在与国民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兼顾了两者。 

  传承人倪沈键在推进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进校园”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起始时间早,进院校开办讲座、体验活动已有十年,并通过建立一系列实践传承基地、社团等实现在各所学校的进驻“生根”;二是课程、教材建设水平高,课程列入当地多所大学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已撰写出版教材,已形成稳定的理论讲授和实践传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三是社会效益明显,实现了本地参与和社会宣传并重,一方面发挥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实体阵地作用,近五年为上万名当地学生提供非遗主题社会教育课堂,另一方面将蓝印花布技艺的宣传、展示和体验送到全国各地的高校、展馆、展会,社会效益优先,坚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责任编辑:张诗莹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