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文脉颂中华·非遗传承新生代”网络主题传播活动 >> 传承者说

【文脉颂中华】工艺美术大师林飞:把时光刻在石头上

发稿时间:2021-03-02 09: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韩玉)弥勒盘坐,笑脸祥和。春节期间,玉石雕刻特级大师林飞带着他的寿山石雕作品,向网友传达节日问候。

  寿山石雕源远流长,具有独立造型的寿山石雕刻品的出现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古人曾形容其为“天谴瑰宝生闽中”。一方寿山石,千年工匠心。石头不会说话,但在巧手能匠的手下,这些石头被注入人的精神,呈现出创作者的巧思秒想,也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林飞就是这样一位让石头“说话”的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特级大师林飞。本人供图

  林飞1954年出生于雕刻之家,父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以熊雕作品名誉海内外的林亨云。“从记事起,就是父亲在做雕刻,教学生,我们小一辈耳濡目染,不知不觉的就在学习了。”林飞告诉记者,受父亲影响,自己很小就走上了雕刻这条道路。

  父亲的指导,加上对石雕的热爱,让林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岁的时候,林飞就被福建罗源雕刻厂请去当师傅。在雕刻厂,林飞一边教授学徒,一边创作研究。为继续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林飞考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读书,师从王则坚教授,并在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美院的学习生涯,让林飞得到美术理论知识的全方位补充。林飞意识到,想做好石雕,必须先练好基本功。“没有基本功,再好的构思也表现不出来。心中有数,创作才能有灵感。”

  1989年,林飞申请进入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在这里,他拜入刚从意大利学习西方石雕与铸铜归来的梁明诚院长门下,系统研习西方雕塑。林飞在广州美院学习和研究了国外的雕塑名家名作,眼界大为开阔。他开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成一脉的艺术风格。“我的父亲从木雕转了石雕,他的作品就有木雕和石雕的特点。我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作品里,这样作品就有多变的特点。”

  林飞的寿山石雕作品《贵妃醉酒》。本人供图

  寿山石晶莹滋润,品种繁多。对寿山石材料的创意构思,决定着石头的命运和作品的审美高度,同时也折射出工匠的文化修养。林飞说:“每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寿山石的雕刻,首先是‘相’石。把石头的材料特点弄清楚,再思考表现方法、形式感,做到心里有数。”

  林飞尝试运用现代创作思维,表达古典意蕴的雕刻风格。他创作了很多以中西方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为题材的作品,为寿山石雕开创了新的艺术领域。他的作品师法传统而不泥古,创新风格而不媚俗,呈现出传统雕刻工艺的矜持和现代雕塑的通达之间的融会贯通。作品《贵妃醉酒》把中国的国画画到石头上,融合了圆雕、高浮雕、薄意雕等雕刻技法。《丽达与天鹅》将西方神话题材引入传统寿山石雕,画面一疏一密、一简一繁的对比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对比美学。《独钓寒江雪》中,一位文士雪中随性而坐,舟下如凝脂般的白一层层延展,让画面延伸至石头之外。

  林飞还运用寿山老岭石创作大型作品。2019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中,林飞创作的大型寿山石雕作品《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过雪山》成为展览的亮点。

  林飞的寿山石雕作品《古田会议》。本人供图

  “从事寿山石雕,我感觉,想学好还要得跨行业学习,在同行中再吸取经验。比如从油画、国画、雕塑、素描、水粉,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眼光要高,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学好。还得走出去,学点国外的。做有时代感的东西,这个很重要。”林飞每天都会抽出大量时间查阅专业相关的知识。对艺术钻研的格外用心,使他的作品呈现着独到的文化底蕴。

  学艺、精艺、传艺。择一事,终一生。数十年来,林飞坚守寿山石雕这项非遗技艺。他不仅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更是传授技艺的高手。从培训学徒到在高等院校任教,最后创办自己的培训学校,林飞在传承育人方面下足了功夫,培养的弟子和学生达数千人。他教徒弟时都是毫无保留“因材施教”,现在,很多人已成为石雕界的精英人才。

  “万事之始为兴趣。兴趣加上自己的天赋,和长时间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才能学到一点东西。”林飞告诉记者:“我的性格就是不断进取,天天都很有激情。我现在已经六十几岁了,我还有很多想法,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做。”

责任编辑:李婧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