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非遗

首页 >> 专题 >> 2021年“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 >> 优秀传承人 >> 正文

程佩初:叮当雕琢未来梦,瓷刻传承新路径

发稿时间:2022-03-14 17: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程佩初:叮当雕琢未来梦,瓷刻传承新路径

——瓷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一、非遗项目介绍 

  瓷刻,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地融汇一体。既保留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瓷面晶莹光洁的特色。“海派”瓷刻创作,在“京派”瓷刻的基础上,揉进了江南吴越文化的秀美与阿娜,细腻与婉约,突出了刀法与色彩层次的对比,刚柔相济、独具一格。 

三星高照(程佩初刻50寸盘)

  2011 瓷刻被列入上海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3 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传承人介绍 

  程佩初,生于1950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自幼喜爱绘画和工艺制作,钟情于瓷刻创作,1990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经过系统学习,在美术理论和绘画技艺上有了更大进步。 

《瓷刻》项目传承人程佩初

  2005年,程佩初受聘于宜川路街道社区学校,开设了瓷刻课程,之后相继建立了“瓷刻艺术社”“海派瓷刻工作室”“传承人团队活动室”。程佩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瓷刻理论和技法上的求新之法,编写了《瓷刻艺术》教学大纲、教材,四度改革瓷刻工具,形成了自己的技艺和授法特色——“半工半写和篆刻金石相结合”。该项目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二等奖”“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程佩初被评为“全国2018年百姓学习之星”。 

世博园展演团队

  2005年至今,程佩初在宜川社区学校为中老年学员授课近1000课时,培养了大批瓷刻传承者。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非遗日”、上海市教育博览会、市区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老年艺术节等各类展示活动100多场。同时,程佩初每年都在周边中小学、大专院校开展瓷刻技艺巡展,5000多名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程佩初带领团队以“我是小小瓷刻家”为主题坚持在寒暑假开设“非遗学院”“非遗夏令营”,为社区学生举行瓷刻学习课堂手把手地指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刻瓷技巧,传承瓷刻艺术。 

程佩初正在指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刻瓷技巧

  2014年至今,程佩初带领团队探索“瓷刻进校园”活动形式。先后在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洛川学校、上海商业学院会计学校、宜川中学、兴陇中学等学校开设《海派瓷刻》拓展性课程,每学期培训近100名中小学生。进入课堂的瓷刻技艺,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非遗保护传播工作 

  不断地学习积累,使程佩初从瓷刻爱好者成长为非遗传承人、瓷刻大师,带动了一批批青年、老年瓷刻爱好者加入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行列。 

  三、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具体情况 

  程佩初在瓷刻传承过程中,注重在学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传授工作。为壮大传承力量,他将自己继承、钻研、创新的瓷刻技艺传授给宜川社区学校的中老年学员,并从中选拔出佼佼者进行教学培训,组建成传承人团队,再带领团队深入到大中小学传承技艺。精湛的技艺,长远的规划,悉心的传授,为瓷刻技艺开辟了一条“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新路。 

瓷刻传承教师团队

  (一)瓷刻艺术传承课程化 

  自2005年起,程佩初将自己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成果,汇编成教学大纲,在宜川社区学校开设了《瓷刻艺术》课程和《海派瓷刻》沙龙。长期教学实践经验,让程佩初在原有教学大纲和教案的基础上融合创新瓷刻理论和技法,自编《瓷刻艺术》教材。依托《瓷刻艺术》校本教材打造优秀系列微课和精品课程,拓宽非遗传承课程化思路。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越来越丰富的课程化需求,促使他不断变革创新,多次改革了瓷刻工具和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特色——“半工半写和篆刻金石相结合”的海派瓷刻技法。 

《瓷刻艺术》教材

  (二)传承人进校园展示技艺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瓷刻艺术,程佩初在宜川社区学校的中老年学员中选拔出优秀成员,组成“传承人团队”。先后在宜川中学、上海商学院会计学校等周边12所学校进行瓷刻进校园推广活动。现场学生们既欣赏到了程佩初等传承人带来的精美瓷刻作品,又目睹了艺人们精湛的雕刻技艺,刀刻锤击的琢磨让学生倍感新奇,一颗瓷刻传承的种子在这里被种下。 

瓷刻艺术进校园活动

  (三)寒(暑)期冬(夏)令营专训活动 

  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瓷刻魅力,程佩初带领传承团队组织开展“瓷刻艺术冬(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瓷刻技艺。有的学生们喜爱卡通“萌刻”,有的喜爱世博会的“屋刻”,有的喜爱花博会的“花刻”,还有的喜爱国粹京剧的“脸谱刻”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瓷刻作品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在传承人的手把手教学下,每一位参加冬(夏)令营的小朋友都能顺利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瓷刻作品。 

瓷刻夏令营

  (四)瓷刻走进拓展课堂 

  通过“瓷刻艺术”校园技艺展示、暑期专训活动及重大节庆期间的展览展示,瓷刻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接受,被纳入学校课程。程佩初加强瓷刻传承人团队建设,培养出了一支业务过硬、甘愿奉献的“传承教师团队”,使之能胜任大、中、小学拓展课授课任务。程佩初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编撰适合的教材,制作相关的微课,让《瓷刻艺术》成为一门正式的中小学、大专院校的拓展性课程。 

瓷刻艺术拓展课堂

  在程佩初在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在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洛川学校、上海商业学院会计学校、宜川中学、兴陇中学等学校开设《海派瓷刻》拓展性课程,每学期培训近100名中小学生。同时,为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学期期末,他都会组织开展学生作品校园巡展、各学校学生作品比赛等。进入课堂的瓷刻技艺,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四、传承人工作获得感悟与收获 

  “瓷刻”传承之路,是一条继承、传播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探索之路。程佩初从一名传统文化技艺的守望者逐渐成长为非遗技艺的弘扬者、传播者。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集训、开设瓷刻拓展课程,组织技艺展演,每一步都凝聚着传承人团队的努力与心血,过程虽有坎坷,但依旧心向美好。 

瓷刻进校园教师团队

  (一)困难与挑战 

  在非遗进校园工作中,传承教师老龄化、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不容忽视。程佩初及传承团队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传承,开展多样化的传承活动。制作数字化课程,借助“上海市市民学习网”“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网”等网络媒介传播传授瓷刻技艺。同时,借助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市场导向,用美轮美奂瓷刻产品带动非遗项目的自循环发展,让镌刻着民族印记的瓷刻作品,真正成为一道丰富当今现实生活的靓丽风景。 

  (二)工作经验和方法 

  一是持续深入中小学、大专院校授课,对学生进行瓷刻技艺传授。技艺传承需要专业化的持久性训练,零散碎片化瓷刻制作往往会不得要领,而且会令初学者半途而废。所以,需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课程教学,让青少年在日常教学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增添学习乐趣,激发传承潜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制作动漫课件、绘制瓷刻模型、设计“穿越”作品等,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瓷刻技艺。 

  三是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通过网课、微课的形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提升非遗传承教师的线上授课技能,是非遗进校园工作必须要重视的内容。提高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准确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丰富系列微课,为非遗传承课程提供了必要支撑。 

  五、展望和期待 

  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非遗所蕴含自有生命力、创造力、精神力已燃起了新一代中华儿女的热爱。瓷刻,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颗小小明珠,定会光华璀璨照耀当代少年踏步前行。 

  【专家点评】

  程佩初具备深厚的瓷刻理论和技艺功底,潜心从内容和课程出发,开发课程,出版教材,为瓷刻的传承和传播奠定了基础。他组建传承人团队,建立“组建传承团队,团队进校园”的“非遗进校园”工作模式,在扩大非遗传承队伍的同时,也扩大了进校园的覆盖范围,是“非遗进校园”一人带动一片的典范。 

 

责任编辑:张诗莹
加载更多新闻